在守正创新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编辑:admin 日期:2023-03-28 13:41:45 / 人气:

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也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生动实践中,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就是要以永葆创新的精神姿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积极识变求变应变,充分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擘画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辉煌图景。
坚持理论主脉与精神命脉相融。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主脉,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灿烂辉煌的文化饮誉潮头,以博大精深的文明巍然屹立,以独特的精神标识生生不息,传统文化是贯穿其中的精神命脉。理论主脉与精神命脉相融,意味着把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才能抵制和肃清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影响,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确立文化自信的源头,从而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态度,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教化功能和对社会风气的涵育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互诠互释,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实现人民立场和文化建设实践相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文化建设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动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是考量文化建设实践成败的基本标尺,也是实现人民立场和文化建设实践相依的基本路径。文化产业布局要对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滋养百姓生活日常,用文化创新为美好生活赋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到主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从广播电视节目亮点纷呈到优秀出版物精品迭出,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到新型文化业态强势增长,落脚点都在于不断充实百姓精神世界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要在深入人民精神世界、引发人民思想共鸣上下功夫,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给予最热情的讴歌,对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对一切由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进程给予最激扬的赞颂,不断打磨出集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一体的经典作品,触及灵魂、振奋人心、凝聚力量。
推动强基固本和制度创新相契。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不依赖于文化的深厚支撑作用。制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社会舆论总体氛围清新清朗、昂扬向上,中国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强基固本和制度创新相契,一方面要发挥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制度的支撑作用,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文化逻辑和文化根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供力量之源。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制度创新必将为文化发展开辟新空间、带来新机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任务,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民族特性才能保持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彰显其明显的制度优势,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呈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人类多彩文明相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意义,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开创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人类多彩文明相汇,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文化格局中展示中国融入世界文化洪流的高度自觉,是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表达中国对他国文明的尊重包容,是在多样复杂的全球事务中展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要古今并重地讲好中国故事,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历史贡献,又诠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伟大中国精神,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成立体性认识。要情理交融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既引经据典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阐释中国实践,塑造具有亲诚惠容气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要自信有力地宣介中国方案,秉持“世界大同”的传统理念,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到发展和创新,为创造人类文明发展繁荣新气象提供宏大的精神力量。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