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听,百年老街光阴故事 探,文化保护全新面貌

编辑:admin 日期:2019-01-02 09:13:57 / 人气:

 听 百年老街光阴故事
探 文化保护全新面貌 
升级基础设施,引入特色博物馆等 南宁市“三街两巷”满足现代社会需求
金狮巷民居群,是南宁市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群。老南宁汤治明在这里出生成长,度过了年少和青春时光,见证了老街的兴盛与没落。
“这里的每一间老宅都曾代表一家人。”对于汤治明而言,金狮巷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还深藏着汤家人的温情记忆。而今,得益于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对文物古建筑的活态保护,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光彩。
记忆 难忘老街浓浓人情味
推开金狮巷56号厚重的木门,通透的天井引入自然光线,手工雕刻的木质隔扇门和槛窗简单精致,这些都让这座传统的三进制院落散发着质朴隽永的韵味。
汤氏家族原籍广东,此宅由汤治明的父亲——民国时期商界知名人士汤可权于上世纪40年代购置并安家于此。
彼时,南宁仍以内河运输为主,桂东南及广东、福建籍商人大量来此经商,利用水运,进行南宁与粤港的商品文化交流,位于邕江河畔的民生码头,满载木材、布匹和农副产品的货船络绎不绝。
沿码头拾阶而上,正对着的便是金狮巷狭窄的入口。由于金狮巷宋代以来一直靠近南宁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上地处僻静里巷,可谓闹中取静,乃理想的私宅选址。
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金狮巷逐渐由私家住宅改为单位办公处或职工宿舍,当时巷内便有市邮电局宿舍、红星剧场饭堂、市新华书店职工宿舍、市粤剧团、铁路职工宿舍等单位宿舍,56号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私宅。
在汤治明的记忆里,这条300米长的金狮巷是最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地方。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青石板路留下一路欢声笑语,老人们在孩子的嬉笑玩闹中怡然自得,喝一杯清茶,下一盘棋,闲话家常。
最令汤治明难忘的便是每年春节,父亲总会带着全家人穿过小巷,走进位于民生路的民生照相馆,拍一张喜气洋洋的全家福,以此记录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期许来年平平安安,福运满堂。
重生 修旧如旧复活古韵味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金狮巷的长度越来越短,不少人收拾家当,找到了新的归宿地,唯独汤家人始终固守老宅,未曾远离。
在汤治明居住的第二进,一张张满载回忆的照片挂满墙。从上世纪60年代的黑白全家福,到2013年近百人的彩色大合照,老宅连接着岁月,沉淀着悠长浓厚的亲情。
去年12月22日,冬至,金狮巷56号变得格外热闹,30多个家人不约而同地回到老宅,大家围桌而坐,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聊聊旧时趣事,谈谈生活点滴,提及最多的莫过于焕然一新的金狮巷。
这一天,距离“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核心片区(一期)正式开街还有最后一天。
让汤家人感到安心的是,金狮巷民居群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并非简单地使用现代技术和仿古材料重新建一座新宅,而是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物进行修复。
“三街两巷”文物修缮工作由广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作为文保中心的设计师,黎珵参与了修缮全过程。“修缮期间,我们一直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黎珵坦言,古建筑修复最复杂的就是要弄清楚哪些部分是原来的,要对后期人为的不当拆改维修予以纠正。
在长期居住使用的过程中,金狮巷民居群的每一间老宅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数次改建,钢筋混凝土也让老宅不复当年模样。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文保中心从前期勘察、研究、编制设计方案到后期的修缮施工,始终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使历经百年的老建筑重获新生,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黎珵举例说,修复老宅会尽量使用原来的材料,一些补建材料都是专门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旧材料,如农民拆除旧房时的砖瓦。还有泛黄的老墙使用的是由稻草或纤维物质加工而成的“纸筋灰”。同时,修复人员也要沿用古代费时费力的灰浆配置,以更好地还原其历史价值和风貌。
新貌 活态保护融入新功能
去年12月23日,当喧闹的锣鼓唤醒沉睡的老街,不时有游客推开金狮巷56号虚掩的木门,好奇地往里张望,汤治明却并未觉得被打扰,反倒感觉热闹的老街分外熟悉,又重新找回了往日的繁华与生命力。
在“三街两巷”历史街区改造项目中,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要负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展示工作,由专人专责重点推进街区文化内涵挖掘、文物调查、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历史文化资料收集研究等工作,尤其针对金狮巷的活态保护下了不少功夫。
市文新广局文物科张伟介绍说,所谓活态保护,就是在尊重古建筑历史价值和建筑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环境文脉,对古宅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并注入不同功能,使古宅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目前,除金狮巷50号、56号等保留原本的居住功能之外,市文新广局还依法依规指导收藏一定藏品,藏品由较高文化价值的藏品收藏单位建设非国有特色博物馆,包括52号的壮锦山河——旧裳新尚博物馆,60号的瓯骆汉风陶瓷博物馆,此外还有54号的漓江书院,以及62号和64号的广西(国际)纸本艺术中心。
走进旧裳新尚博物馆,你能看到现代艺术为传统民族服饰注入梦幻的想象力;缓步于纸本艺术中心,你能欣赏到一幅幅生动的广西水彩名家画作描绘着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停留在漓江书院,百年院落沁润着淡淡墨香,院中摇椅、窗边条凳,或是屋内竹凳都可让你随意享受悠然的阅读时光……
古老的金狮巷民居群,也因特色博物馆、文创书院的引入,拥有了昔日烟火气以外的更多可能。
■相关链接
金狮巷民居群
金狮巷始建于宋代。其名称由来,一说相传古代,每逢过年就有一对一黄一白的狮子,在金狮巷和银狮巷两巷嬉戏玩耍,金狮巷和银狮巷由此声名渐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富商、地主公馆多建在此路段,金狮巷、银狮巷也因富贾聚居,家家门前有石狮。
二说金狮巷本应叫“金丝巷”,“丝”象征巷子蜿蜒曲折,如同丝带一样,而“金”代表了当初这里的住户非富即贵,巷内曾挖出过一块残缺的石碑,虽石碑落款、时间等信息缺失,但碑上仍可清楚看到“金丝巷”的字样。至民国初年,金狮巷分为金龙坊、金狮巷、城隍庙巷三段。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后,这里统称为西宁路西二里。
2002年,金狮巷民居群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金狮巷50号、52号、54号、56号、58号、60号、62号、64号、66号和68号共10栋民居。其中,清代建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清水墙,民国时期建筑多为二至三层中西合璧建筑,为南宁市清末民初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群。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