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机关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为民“硬支撑”

编辑:admin 日期:2019-09-03 08:57:43 / 人气:

园里乾坤大,法中日月长。三步一台,十步一阁;时而笔走龙蛇,时而箴言入目;这边讲罢法典,那边弘扬国学……漫步于山东省烟台市南山公园,法律春风阵阵拂来,让人在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的同时,更能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
南山公园是烟台市司法局、市普法办2014年打造的烟台市首个法治文化公园,覆盖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包括法治景观石、“法”字林、法治文化墙、法治石书、法治书简、法律服务亭、法治文化长廊、烟台法治事件壁、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牌等10个景观,堪称“一园十景”,将园林景观与法治文化、书法艺术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打造了一个观赏性、教育性、艺术性极高的园中园。
烟台南山公园是山东平安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祥地,也是孔孟之乡。作为文化大省,山东省积极探索将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与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结合起来,把文化渗透到政法工作各个方面,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各地依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政法文化品牌,以文化铸魂育警,打造政法铁军,创造和谐社会,把政法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为民‘硬支撑’。”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文化育魂激发干警向上力量
每年开展一次检察文化论坛、一次读书月活动、一次拓展训练、一次技能练兵、一次写作讲座、一次行为礼仪课、一次文体活动、一次新媒体互动、一次党员示范岗评选、一次志愿服务。
这是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十个一”特色活动。该院探索建立了“文润沧检”检察文化品牌,走出一条“以廉政文化为品牌核心,以环境文化为外在展示,以精神文化为内在引领,以制度文化为静态基础”的发展之路。2018年,李沧检察院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
济南公安则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文化建设的意见》,突出“育警强局、利警惠民”的文化轴心,成立济南公安文联、前卫体协、泉城警官合唱团,创办《泉城警苑》电子杂志,出版《济南公安系列文化丛书》,集中打造品牌、亲民、廉政、幸福“四位一体”的济南公安文化生态,推动公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山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志华看来,文化建设脱离不了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全省政法机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抓好党建凝心、文化育魂工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过硬政法队伍。”张志华说。
近年来,山东省委政法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通过构建队伍建设文化软实力,推动政法干警提升素质,向素质要战斗力。今年,省委政法委启动开展政治、工作、作风“三过硬”创建活动,“三过硬”队伍建设文化在全省全面铺开,各级政法机关建设打造了一大批队建文化品牌。通过积极开展英雄文化主题教育等活动,形成“人人崇尚荣誉、个个争当英雄”的政法队建文化特色,提升队伍攻坚克难能力和水平,推进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市域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
据统计,1月至7月,山东省共打掉涉黑组织40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52个,破获各类案件5598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8285名,查处涉案资产23.4亿元。
山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梁战光告诉记者,“三过硬”创建活动不仅仅对政法机关产生重大影响,也促进了全省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夯实,投资发展环境也得到明显优化。
平安和谐中树公民法治信仰
“爱党爱国爱人民,民族复兴大任担。刻苦学习不怕坚,坚定理想和信念。生活节约要勤俭,自强自立好少年。良好社会讲德善,中华传统代代传……”7月30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德雅大讲堂,一名同学正在朗诵自编的童谣《中国少年》。这是学校开展的“文明行为童谣传唱”主题实践活动,也是“法治校园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旨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孩子们树立法治信仰,运用法治思维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山东省司法厅厅长、党委书记解维俊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山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文化,聚力打造齐鲁普法品牌,让群众在平安和谐的环境中增强法治观念。
法德共进是山东颇具特色的普法品牌。山东扎实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青岛市李沧区大枣园社区法治文化基地融入本地历史名人王懿的法治、道德典故,丰富宣传内容,弘扬法德文化;莱西市由全国道德家庭模范昌德松夫妇绘制法治宣传文化墙,成为周边3所学校4000多名学生法德教育的“第二课堂”;鱼台县则发挥孝贤故里优势,在张黄镇常李寨村建立“感恩墙”和“孝贤壁”,打造孝贤文化一条街,建成省级孝贤文化教育基地,围绕法治、德育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促进了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
目前,全省已累计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广场)4045处、法治文化长廊7650条、村居法治宣传教育中心22968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
山东还依托网络新媒体,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弘扬法治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警民文化体系。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委政法委鼓励各级政法机关用新媒体开展网上群众路线工作,为政法工作提质增效。各级政法机关开发了一批服务为民、执法办案的新媒体功能平台。其中,“微举报”平台是应用最广泛的平台,借助新媒体加强与网友的互动,开展各种线索的征集,以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社会环境、助力平安建设。
“创造平安和谐社会,要不断提升社会公共场所文化建设水平,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手段,向人民群众传递平安的声音,让人民群众感受法治的力量。”山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娥说,以此扩大平安法治文化辐射效应,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治信仰。
以文化人搭起法治为民之“桥”
“双亲老,莫厌弃,感亲恩,化春泥,羊跪乳,鸦反哺,寸草心,报春晖”,走进德州市中级人民法家事和解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这些感人的话语。记者了解到,这是德州中院民一庭副庭长姜南亲自创作的《家和三字经》,意在向当事人传递“家”的真谛、“和”的理念以及“家和”的美好愿景。
“文化是无形的,但很多时候它无形中发挥出来的力量却是巨大的,我们在家事审判中注重将文化力量融入其中,以文化人,以情感人,让当事人在文化的浸润和感染下解开心结,重拾幸福。”姜南向记者说道。
姜南是德州中院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她带领着家事审判团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家、情、和”的传统文化理念贯穿于家事审判工作始终。精心打造“一庭三室”(家事审判法庭、亲情交流室、家事和解室、家事工作室),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倾情撰写“温情式”判决书,设计制作离婚证明书,真情寄语,融情理于法理,春风化雨暖民心;开辟“小家大事”微信专栏,刊登典型案例、释法析理,传递法治正能量,引导社会价值观,打造全程式、立体化的法治氛围。
济宁市作为运河之都、孔孟之乡,民风朴实,深受儒风熏染。“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思想精髓深入人心。济宁市将儒家文化的“和”“合”等思想运用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在全市村级普遍建立起“和为贵”人民调解室,取得了良好社会治理效果。
据了解,自2015年起,济宁开展为期3年的“和为贵”人民调解室建设活动。在调解阵地上,营造儒家文化氛围;在调解队伍选配上,注重儒家文化素养;在调解实施上,注重儒家文化教化;在调解品牌打造上,丰富儒家文化元素。目前,“和为贵”调解室已经实现村居、社区全覆盖。
“山东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使法治文化在齐鲁大地平安建设中释放强大的文化正能量。”山东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范华平说。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